《殊胜的三皈依》  读书笔记   

学员感悟3年前 (2021)更新 三学藏
349 0

《殊胜的三皈依》  读书笔记   

一、为什么要皈依?

人人都追求快乐,但都离不开苦苦、坏苦和行苦,对应的是苦受、乐受和舍受,总之三个根本苦、八个支分苦。

坏苦:是一种乐受,我们通常所认为的乐,其实就是坏苦,最开始感觉的是乐受,但它的后边际是苦。

苦苦:是一种苦受,失苦苦比较好理解,有情的身心本来就是苦,更加以饥渴、疾病、寒热、刀杖等苦。

行苦:不苦不乐的一种感受,也就是舍受,有漏之法,生、住、异、灭四相迁流无常变化,就是行苦。

总之都是苦的自性,并没有一种真实的快乐。

智慧的观照,都是苦,那什么才是究竟的乐呢?

我所要寻求的真正的乐在哪里?如何获得呢?

二、先看看在这六道中能否找到这真正的乐?

(一)世事无常 需要依靠

我们都想找一个稳定的依靠,对境必须非常可靠才可依靠,但是世间可以找到吗?

(二)父母亲情 实不可靠

父母亲友他们也处在六道轮回当中,遭受着生、老、病死,爱别离、怨憎恚等人生八苦,自己都不保,是可以依靠的吗?

(三)金钱事业 实不可靠

财是五家共有的,水、火、官家、盗贼、败家子。这就是为什么有人一夜之间暴富,又一夜之间锒铛入狱、身败名裂。这么看来钱财事业实不可靠。

(四)儿女子孙 实不可靠

俗话说养儿防老,老伴老伴老来相伴,但是同处六道轮回中的他们也遭受着老病死等苦缠,有多少鳏夫,是孤寡老人,实不可靠。

(五)男女感情实不可靠

人在贪的欲望下,梦求终身伴侣,但又是由于贪嗔痴和无常的催化下,都不会永恒坚固。而遭受爱别离和怨憎会苦,爱的越深最终痛苦越烈,感情实是不可靠的。

(六)外道上帝 实不可靠

佛门不否认有天神、有上帝,同在六道轮回之中,天人还有死殁苦,最终要堕落的,实不可靠。

三、追求觉悟 应靠佛教

佛陀是觉悟者,是实语者,不妄语者,是断证了一切烦恼习气的,现等正觉,是真正智慧的人,他所说的法,能过引领众生离苦得乐,最终解脱,能够给我们坚固依靠的,就是主张人人都有佛性、人人都可以觉悟的佛教。

皈依三宝。而三宝就是佛陀和佛陀所宣讲的教法,

四、皈依三宝 离苦得乐

(一)皈依可得 三种安乐

可以让我们获得现法乐(现世想要求得的安乐),而且还可以获得来世的安乐,乃至获得最究竟的成佛的安乐。

(二)皈依免遭 世间八苦

1、生苦,在父精母血识三者因缘和合时入胎开始,由一个七一个七业风的推动,由羯罗兰位一直到出胎前,在母亲的子宫里腥臭憋闷,遭受着,寒、热、辣、咸等等不适。还是由业风的推动,足月后经过目前狭窄的产道,母子都会经历一次鬼门关的考验,胎儿如生剥牛皮样的痛苦,生出后由于不适环境如同落入砧毡上刺痛;

2、老苦,年老体弱的痛苦;

3、病苦,患病时的痛苦;

4、死苦,诸蕴破坏,寿暖识灭。

5、爱别离苦,与所爱分离的痛苦;

6、怨憎会苦,对所仇恨憎恶的人,本求远离,但反而集聚的一种痛苦;

7、求不得苦,所求不遂的痛苦;

8、五阴炽盛苦,五阴,色受想行识,有漏的五蕴,能覆盖真性,不令其显发,炽盛就是盛大。生、老、病、死等众苦聚集,就是五阴的作用炽盛。

(三)皈依三宝 成佛根本

在《皈依七十颂》上讲:“众戒皆可受,无皈依不得。”也就是说你受五戒也好,八关斋戒也好,还有沙弥戒也好,比丘戒也好,菩萨戒也好,你没有皈依,什么戒也不得,皈依是众戒的基础。而你要想成佛呢?必须受佛戒。

《梵网经》上讲:“众生受佛戒,即入诸佛位。”

第二章 皈依的对境

三宝就是“佛、法、僧”三宝。

(1)化相佛宝

其实释迦摩加佛早已成佛了,佛示现人间,有八种相,八相成道:降兜率、入胎、主胎、出胎、出家、成道、转法轮、入灭。这是佛宝,是实实在在的三千年前的一位修行成就的太子。

(2)化相法宝

佛陀于五时

华严时:成道后三七日,说华严经,度大菩萨,为华严时。

鹿野时(阿含时):于十二年中,说小乘阿含经,度声闻缘觉乘人,为阿含时。

方等时:于八年中,说维摩胜鬘金光明等诸大乘经,广谈四教,均被众机,是为方等时。

般若时:二十二年间,说诸部般若经,强调诸法皆空之义,是为般若时。

法华时:最后八年,说妙法莲华经,会三乘于一佛乘。

一切法宝,统称为三藏十二部,三藏,经、律、论。十二部,经文的十二种体裁:长行、重颂、授记、孤起、无问自说、因缘、譬喻、本事、本生、方广、未曾有、论议。

(3)化相僧宝

佛陀时代,秉佛教法,修因得果的声闻、缘觉、菩萨,是为化相僧宝。

胜义僧:得了初果以上,大乘的登地以上的修行人叫胜义僧。

凡夫僧:唯以戒律而判,就是必须是受比丘戒,或者是比丘尼戒,而且四人以上,才可以称为僧。

做羯摩的时候,僧团的比丘全部要到位,

什么是羯摩法呢?就是类似民主会议,用现在的话说就叫“股东会议”“全体通过”之类。2.住持三宝

再就是“住持三宝”。前面讲的是佛在世的时候,化现在人间的三宝形象,那释迦佛入灭以后,我们以谁为皈依处啊?就是住持三宝。

  • 住持佛宝

就是这些金银铜铁、泥塑,还有木头做的这些佛像。

  • 我们的经卷,我们现在看到的经书,或者我们现在录的这些音像资料,这都可以作为法宝。我们皈依佛法僧三宝,主要还是皈依的法宝。
  • 住持僧宝,就是出家人。皈依的根本内涵来看,我们皈依僧,主要是皈依圣贤僧,因为圣贤僧宝断除一切烦恼,不会非法说法,值得依靠。想进一步的闻法修行,皈依三宝后,要单独找一位可靠的老师,来依止他来学法和修行,而这位老师要具足正见,通达经、律、论三藏,也叫善知识,或教授和尚。

3.理体三宝

又叫一体三宝:

佛宝:经中讲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也就说一切众生都有觉照的自性,这就是佛宝;

法宝:自性中它具足一切的佛法,轨持一切万事万物,这就是法宝;

僧宝:还有就是在我们这个自性之中,它本来就没有争斗,所有世间发生的这一切现象都是因果的呈现,都是如实的、公平的,也都是如梦如幻的,它本来就没有是非可言,这就是僧宝。

二、三宝的六种含义

一稀有义 福薄的人遇不到佛法僧三宝,明劫有佛出世,暗劫无佛出世,名劫与暗劫不成比例,一个明劫后可能要经过500多个暗劫。

而我们积累了这么大的善根福德,为什么还没有解脱?就是因为我们一直没有智慧,没有真正地去皈信三宝,我们还没有开发出自性理体中三宝的功德,所以还在沉沦。

此世此时不解脱,那么要等待56亿年以后弥勒出世宣扬正法才有可能了。如果不能趋向解脱,那将会成为我们下一世的福德。

“稀有义”——“世宝贫穷所无,三宝薄福不遇”。

二离垢义

“世宝体无瑕秽,三宝绝离诸漏”。

佛陀老人家成道以后,身语意没有一点点的放逸。佛陀没有一个动作、一句话、一个念头不是趋向于正法,不是为了正法,不是清净的。

三势力义

具六神通,能让你获得种种的安乐。

我们出家人、修行人临命终时不叫死,我们叫生。叫怎么生?我们叫“往生”,

四庄严义

“如世之珍宝,严饰身首,令人姝好,三宝亦尔,能以正法严饰行人,令得身心清净,故名庄严。”

内心要是远离了这种烦恼的痛苦,就会让我们的身心获得一种殊胜的庄严。

我们不需要种种世间的宝贝来庄严我们自己,我们有佛法的庄严。

五最胜义

“谓如世珍宝,诸物中胜,三宝亦尔,一切世间最为殊胜,故名最胜。”

不光是世间的国王,我们经文上讲,四大天王、帝释天王、梵天王和十方世界的鬼神,天龙八部,阿修罗、迦楼罗、紧那罗、摩睺罗伽、人非人等等,只要是智能非常高的、有智慧的、有神通的,都会礼敬佛陀,礼敬三宝。

六不改义

“谓如真金,烧打磨炼,不能变改,三宝亦尔,不为世间八法之所变易。”黄金,你不论怎么去烧打它、磨练它,它体性是金,它不会被破坏。

三宝的殊胜就是他不被世间八法所变易,之所以称为“宝”,就是因为有这六种功德。

(二)三宝的含义

1.佛宝

为自觉、觉他、觉行圆满之人

2.法宝

“‘法’为‘正’义,所行无碍,通达真理,令人不邪,对世间技艺、世出世间之种种神通三昧,无不自在任用。”

3.僧宝

“‘僧’,为‘净’义,清净无染,和合不乖,令人统领大众,使一切人天、鬼神,无不信服归仰。”

(三)皈依三宝

皈依自性三宝的人必定皈依事相上的三宝,皈依事相上的三宝的人才能真正地开发自性的三宝,

我们皈依的根本目的是什么?

皈依的根本目的就是让我们——“悟入法界之究竟真理”:我们知道法界的究竟真理是什么了,我们能开、示、悟、入佛之知见了,你的三皈依就完成了;然后“成就诸佛之一切种智”:你成就了佛陀无量的功德智慧,你就完成皈依了;然后“显现本有之无量功德”:其实诸佛有的,你自己都有,你只是迷失掉了而已,三皈依就是开发我们理体的这些功德。

第三章 了解三宝的特质

一、无缘大慈 同体大悲

佛陀是一切众生最忠诚的怙主,是人世间最可靠的依止,最究竟的皈依处。

二、出家僧宝 住持正法

出家人舍弃儿女情长,舍弃财色名利,虽然不如佛陀一样功德圆满,真正的出家僧宝,也是能带领我们走向解脱的最好依止。

三、佛教道理 最为究竟

四、佛不生灭 常住涅槃

佛陀真实的境界中,是没有我们凡夫的生老病死,佛陀只是示现和光同尘,给大家树立信心,告诉大家只要用功修行,所有的人都会修成佛,佛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修成的。

第四章 皈依的内在要求

真切的、强烈的投靠感。

对三宝的信心

  • 清静信 见到三宝心生欢喜,对三宝生起信心
  • 欲乐信 听闻苦空无常,有种善法欲,想出轮回。
  • 胜解信 听闻了四谛、十二因缘、四摄、六度、六道轮回和业果不虚的法理——生起一 非常坚定的信心。

这样的皈依,也是没有意义。

  • 皈依时听不懂法师在说什么
  • 家人那种碍于情面随大溜的皈依

正信的皈依

  • 知功德。知道三宝的功德
  • 知差别。知道三宝与外道的差别
  • 自誓愿。自己发誓,我愿意我想皈依
  • 更不说有余大师。我不能够认为还有一个天神、或者还有一个智者,他是跟佛陀有一样的德能,有最高的智慧。

一、皈依的发心

(一)畏惧恶道 害怕地狱、饿鬼、旁生三恶趣的痛苦

(二)出离轮回 一心只想摆脱轮回的束缚,获得解脱

(三)慈悯众生为了自他一切众生获得解脱,而希求皈依

二、皈依的种类

第一叫翻邪皈依,就是只皈依三宝,不受五戒、八戒、十戒。

第二叫五戒皈依。

第三叫八戒皈依。

第三叫八戒皈依。

第四叫十戒皈依。

第五我们从大乘律仪上来讲,再加上大乘的圆顿菩萨戒,也可以再加一种菩萨戒三皈。

第七章 皈依的条件

一、皈依需要因缘具足

自己要求皈依,自己要有好乐之心;缘呢,就是要有如法的仪轨,还有如法的善师为你受皈依。

二、       皈依法成就的条件

  • 皈依事理两重三宝
  • 并须师受,言音相顺

必须有一个僧人现前来给你受持,然后“言音相顺”,“不称名不解”,还要知道所称念的是什么意识。(所以我们给动物皈依,它并听不懂我们在说什么,这个其实叫“结缘皈依”,先给它耳根里种下这么一个种子)

我们讲佛法是金刚道种,一旦种下去,它永不消化,直到你成佛,直到这个善根要显发。我们讲“一历耳根,永为道种。”

(三)皈依师长须是出家众

必须在僧人五众面前做这个皈依的仪式才可以。(出家五众就是比丘、比丘尼、沙弥、沙弥尼还有式叉摩那尼这五种。)

(四)三宝不现前不成皈依

三宝没有现前不成皈依。如果受皈依者能够到三宝面前亲自做皈依的话,还是亲自去做比较好.

(五)居士不能为人授皈依

居士不能为人授皈依

(六)关于无师自受

《摄要颂》中记载:“决定信乐归三宝,无谄诳憍从师受。千里无僧佛前受,后遇僧时速具仪。”

如果千里内没有僧宝的话,你就自己到佛前受,然后遇到僧宝的时候,你要补受。

佛子,受戒有三种受:

一者,诸佛菩萨现在前受,得真实上品戒。”

二者,诸佛菩萨灭度后,千里内有先受戒菩萨者,请为法师教授我戒。我先礼足,应如是语:请大尊者为师,授与我戒。其弟子得正法戒,是中品戒。”

三,佛灭度后,千里内无法师之时,应在诸佛菩萨形象前,胡跪合掌,自誓受戒,应如是言:我某甲白十方佛及大地菩萨等,我学一切菩萨戒者,是下品戒。”

《菩萨戒义疏》中讲到:“千里无师许对佛像,千里无像许对经卷。”(七)力求上品 无则次之

就要拣择一下自己当时的发心。如果发心不清净的,稀里糊涂的,宁可信其有、不可信其无的,还有无记的皈依的,攀比的皈依的,迷信的皈依的,或者是小士道皈依的,那最好是重新再去受一个皈

三、对师长弟子的要求

能成为佛的弟子,这是人世间最幸运的事情。

(二)对师长的要求

1. 皈依师必须要是出家众
2. 用受皈依者能听懂的语言

《业疏》说:“作法之时,知三说已,无作便生,故能所不昧于作业也。”

做羯摩法的时候,知道自己三说“皈依佛、皈依法、皈依僧”了,而且你自己非常清楚自己在念什么,做什么事情,那么这个皈依的戒体才能成就。而如果你不明白自己在说什么的话,那这个戒体就生不起来。

(三)对弟子的要求

1. 发身语意殷重三皈

身业的跪礼、语业的三说、意业的殷重心,才会发无作的戒体。

2.所说内容必须完整
(1)三白羯磨必须完整(必须说三遍)
(2)必须是三宝具足(必须皈依佛法僧三宝缺一不可)

(3)必须是皈依事理三宝(皈依外在三宝的目的是开发我们的理体三宝。

3. 说时必须自称名字

我们皈依时一定要称自己的法名或者称自己的俗名。

4. 所说内容必须懂得
无论出家在家之人,若受三皈时,最重要有二:“第一,要注意皈依三宝是何意义。第二,当受三皈时,师父所说应当十分明白。
5. 三宝顺序 不能颠倒

一定要以佛、法、僧为序,不能相互颠倒。

6.发起殊胜戒体的方法

有三种发心:下士道的发心、中士道的发心和上士道的发心。

最殊胜的是一师对一人,二、三人时要念的齐。

观想(关键)

念第一遍“皈依佛、皈依法、皈依僧”的时候不要快,念的时候观想整个大地震动,大地上升出七彩祥云。

念第二遍“皈依佛、皈依法、皈依僧”的时候,观想所有的七彩祥云都升到空中,变成一个华盖的样子,一个漏斗样,漏斗就在你头顶百会穴上。

念第三遍“皈依佛、皈依法、皈依僧”的时候,漏斗状的七彩祥云从顶门灌入你的全身,然后从你的毛孔中放射出光芒来,与整个法界融为一体,你通身清净庄严。

通体琉璃一样的光明、透净,充满了气态祥云, 与整个法界融为一体。

失去皈依的五种情况

(一)受三皈依 受外道法

(二)为了享乐 而做善事

(三)以信仰心 礼拜外道

(四)明确表示舍弃皈依

(五)认为外道等同三宝

第九章 守护皈依体的方法

一、皈依后不能对有情损害舍弃。

二、不与外道共住 1) 在事相上我们不应与外道共住。你与外道共住,非常容易受人影响,从而改变信仰,甚至会遭受生命的威胁。2) 心外求法 必感妖魔。从理上来讲的话,不能心外求法。很多人他去追求感应,追求神通,追求速速成佛的加持,这都是心外求法。

三、必须恒修皈依

四、纵遇命难也不舍皈依

五、应当恒修供养三宝《广论》说:“故一切时,当勤精进供养三宝。”

第十一章 皈依后应如何修持

1. 第一种四正行
(1)亲近善士

要有一个善知识,作为我们的导师。这个善知识必须自己通达佛法,而且他对烦恼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觉照,他自己也能修行,稍有成就。

(2)听闻正法
依止善知识听经闻法;然后,善知识针对我的这个情况,来给我制定相应的功课,来降伏我的习气,即使是师父呵斥我、打骂我都可以。二种四正行
(3)如理作意
“闻正法已,应自审谛如理思维”。
(4)法随法行

就是知行合一,知行不废。把我知道的、理解的内涵落实到我的身语意三业之中。

2. 第二种四正行
(1)远离烦恼生缘 我们就要远离这些境界,尽量不去攀援这些境界。-先远离这些非法的对境。
(2)要发心受戒   落实三皈依是不断地去受戒,并好好地持戒。
(3)修学菩提心你身边所有与你有缘的众生,无数劫来都曾做过你的父母,我已经皈依三宝,可以修行了,那我就要报恩了。我报恩的话,我就不应该只求自己得安乐,我应该让这一切如母一般的众生同得安乐。这么去观照的话,菩提心就生起来了。
(4)供养修福

“由知三宝殊胜功德故,则知唯有三宝是无上福田。又知众生所受苦乐皆随业感故,唯修福业乃能得乐。今我值遇如是无上福田,若不培福,如入宝山空手而返,殊为可惜,故应随力随时供养三宝,修诸福德资粮。”

为什么现在很多皈依三宝的人,经常做什么事情都不成功,事业也不广大,福报也非常薄,赚钱也赚不来,这是怎么回事呢?其实就是福薄。

我们三宝弟子还要多放生。畜生轮回很快的,你今天放了它,它有可能明天就死了。但是因你放它的因缘,你给它皈依了三宝,你给它念佛、念法、念僧,它舍报后就有可能往生天上。今天死了,明天往生天上,接着就成了你的护法。

人世间修何功德福报最大-斋僧。

(二)皈依后的学处

1.《涅槃经》中的三学处
(1)皈依佛宝 不皈他神

“应当思维唯佛如来是我大师,其余世间天神如大梵天王、忉利天王等皆非真皈依处,故皆不应再行皈依”

(2)皈依法宝 不害众生

“自皈依法宝后,应对一切众生常起悲悯心,不应故意损害一切众生(损恼有情)。”

(3)皈依僧宝 不共邪住

“自皈依僧宝后,应与正知正见之善友共住共学,不应与邪知邪见不信三宝外道邪众共住。”

2.《皈依六支论》中的三事
(1)恭敬佛宝

“又《皈依六支论》说,皈依三宝后,有三事应知:一、谓皈依佛宝后对于代表如来住世利生之形像,不论其泥塑木雕,大小好丑,皆应恭敬,起大师想。”

(2)恭敬法宝

第二就是“皈依法宝后对于如来所说教法,下至一四句颂,皆应恭敬起正法想。

想当年智超法师诵了三十年《华严经》,有一童子现前说:“法师诵经皆得罪。”为什么呢?我们说上了厕所以后不是要洗手吗,这位法师每次上完厕所,只是把这手指头一冲擦一下就完了。这是不可以的。我以前在讲《忏悔法门》反复讲过:上完厕所小便洗两遍,大便洗三遍,都要用肥皂,才能去碰经书。而且佛陀说不允许光用水沾着手指头那样洗,是要整个手去洗;洗的时候要搓干净,要反复搓;搓了以后,用水全部冲干净;冲干净以后再用干净的毛巾擦,还不能用脏的毛巾,要用干净的毛巾擦:这样做才叫净手,才可以去触经。不净手是不允许触经的,也不能对着经典打哈欠、打喷嚏,这皆有罪过,这样做不但诵经毫不得益,你还会得罪一切护法。(这一段 对我比较警策)

(3)恭敬僧宝

“皈依僧宝后,对于一切佛弟子众,不论其持戒犯戒,有修行无修行,只要受持如来所遗之僧相,皆应恭敬,起僧宝想。遇破戒僧,应如是念:五浊恶世中,多诸圣者,为普利一切恶行众生故,示现同事,非我辈肉眼凡夫所能识别,应以净心视之,于已有益无损。”

3.《道炬释论》中的六种学处
(1)常念功德 数数皈依

任何仪轨之前都要念:“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,从今直至菩提永皈依,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,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。”这就是三皈依。

(2)念三宝恩 恒修供养

就是要“常时随念三宝大恩,恒修供养。”

这个就是度悭贪了,四摄六度,布施第一呀!在家人、出家人要广修布施,布施就是度我们的悭贪,度了悭贪才能真正与佛法相应。

(3)随学大悲 接引众生

第三“应常随学三宝大悲,方便接引诸余有情令受皈依。” 即使你只是个在家居士,也是可以给所见到的一切猫狗牛羊,飞鸟鱼虫念诵三皈依文,这样它们就种下了善根,以后就能够真正地皈依三宝。

(4)随作何事 先供三宝

“随作何事皆应先供养三宝,发愿祈祷,不作世间诸邪方便。”佛弟子,在做各种事业之前,都要先去供养三宝,希望三宝加持我们成就这件事。

(5)昼夜六时 勤修皈依

“应善了知皈依三宝殊胜,昼三次、夜三次,勤修皈依。”知道三宝的功德,知道三宝的殊胜,白天三次(早、中、晚),晚上三次(初夜、中夜、后夜),勤修三皈依。

(6)无论如何 不舍三宝

第六点就是说“轻如戏笑,重至宁舍身命,绝对不说弃舍三宝之语言”。

(三)总结

《广论》上说:“若于业果,或决定相,或无欺罔,获定解者,是为一切内佛弟子所有正见,赞为一切白法根本。”

二、对三皈依身份的正确认识

(一)众生五种性

我们佛门把一切众生的种性分为五种:

  • 一个就是六道凡夫众生;
  • 再就是各种外道,他们寻求解脱,但是没有一个正确的方法;
  • 再就是声闻,他们听闻到了解脱生死的方法,但是他们只为求得自利,自己求出轮回,这是小乘种性;
  • 再就是菩萨种性,他们发起自利利人,上求佛道下度众生的这么一个大菩提心;
  • 再有一种种性就是佛种性。

你说除了佛陀,哪一位哲学家、理论家、觉悟家、宗教家,提出过世界真正安乐的因是十善?

(三)相互包容但和而不同

佛教的随缘度生,是真正的非暴力,是真正的和平,是最为理性的。所以佛门的理论,肯定是与社会主义制度、与大同社会不相冲突的。

三、如何修持皈依三宝

皈依佛,觉而不迷。觉乃自觉觉他,觉行圆满。所以我们永远是在修皈依的过程之中。“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,从今直至菩提永皈依,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,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。”

皈依法,正而不邪。我所有的行持都要走在八正道上,我所有的行持都要走在五戒十善之中。

皈依僧,净而不染。当你有任何迷惑的时候,你都能以僧宝作为自己的导师,积极的去请问佛法。

大家看看历史上的龙树菩萨、马鸣菩萨、世亲菩萨、慧远大师、智者大师、玄奘大师等,他们为什么要去跟外道辩论,去降伏他们?难道他们是有诤之人、是非之人嘛?肯定不是的。他们非但不是是非之人,反而是消弭是非的人。他们把邪说辨明了,把正法理清了,让人们都行持正法,这才是真正的和合无诤之道,所以这个大家一定要了解。

第十二章 皈依的功德利益

简单来说,皈依佛不堕地狱,皈依法不堕饿鬼,皈依僧不堕畜生。皈依三宝就种下了永离三恶道的因了。

要把皈依的内涵落实到位那来世就不再堕落了,现世的利益也能获得。

一、福德广大

引经言:“若人受三自皈,所得果报不可穷尽,如四大宝藏,举国人民七年之中运出不尽,受三归者其福过彼,不可称计。”

二、免堕恶道

《大毗婆沙论》也说到:“谓为受已信敬三宝,诸天善神必拥护,不令橫死、不遭病难,不堕恶趣,得生天人中。”

三、可证圣果

在《木槵子经》上说有一位叫沙斗的比丘,他每天拿着念珠念诵三宝的名号,念诵了十年便证得了二果阿罗汉。

四、护法守护

你受持三皈的话,四大天王就会守护你。这三十六位护法神呢,有主疾病的、有主寒热的、主痈肿的、主愚痴的、主淫欲的、还有主头的、主腹的、主癫的、主恚的、主邪的、主伤亡的、主冢墓的、主四方的、主怨家的、主偷盗的、主劫贼的、主疫毒的、主五瘟的、主蜚尸的、主注连的,什么都有……

第十三章 皈依的仪轨

传授三皈依最根本的内涵,就是说“皈依佛、皈依法、皈依僧”这三句,这三句传授到位了,基本上就得皈依了。

第十四章 皈依后要认识的基本问题

一、人身难得

佛门还有一句话:“得人身者如爪上土,失人身者如大地土。” 对这整个世间的众生来说,人是非常稀有的。

(一)八无暇

地狱饿鬼及旁生,灭戾气车与长寿天,邪见不见佛出世,喑哑此等八无暇。

1.地狱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地狱的煎熬之苦,无暇修法

2.饿鬼每天忍受着饥渴之苦,无暇修法。

3.旁生有吞啖之苦,最大的问题是愚痴,听不懂佛法。

4.长寿天长寿天一般特指无想天。因为他的定力是世间有漏的禅定,这个禅定还是会退去的,一旦退去,就继续流落六道轮回。因为他在无想定之中,什么也不思不想,佛法也无法听闻,佛出世他都不知道;所以这个无想天也很可怜。而长寿天呢,还有一层含义,就是天上的人,五欲充足,生活快乐,他们是不想修行的。

5.生边鄙地就是没有佛法的地方。

6.执持邪见再就是外道,邪教分子。这些人不但信闻佛法无望,而且由于邪法非常容易鼓动和污染人心,这种邪见的习气,会让他们生生世世都追寻邪法,非常难以出离。

7.佛前佛后再就是不要生于暗劫——佛前佛后。而生到暗劫,那连出家人的形象都见不到。

  1. 盲聋喑哑

这些人由于自身障碍的原因,看不见三宝的形象,听不到法师讲说正法,这样就无法闻法修行了,所以盲聋喑哑也是八难之一。

(二)五种自圆满

五种自圆满:

1、所依圆满:龙树菩萨说:“得人中生根具足,业际无倒信佛法。”我们要生在人身之中,而且你的业障并是不非常深重,还可以信受佛法,这是所依圆满。

2、环境圆满:最好的所依就是三宝福地,就是你已经在寺庙里作常住,或者你能时常亲近三宝地,亲近善知识,这就是你的所依圆满。

3、根德圆满:我们要六根具足——起码眼根和耳根最好具足;起码耳根得具足。

  • 意乐圆满:有非常强的这么一个闻法的意乐;他听闻佛法以后,又生起一个非常强的欢喜的意乐。这就是意乐圆满。
  • 信心圆满:我对正法,对自己,对善知识,具足无上的信心。不能有“三疑”——疑自、疑法、疑师。

(三)五种他圆满

1.如来出世

就是说我们碰到了释迦佛的教法,不论是在佛的正法时期,还是像法时期,还是末法时期,我们都算是生在了佛世。

2.佛已说法

这就是佛已说法,释迦佛已经说法。

3.佛法住世

就是说佛法还没有隐没,我们在世间还能见到三宝的形象,现在我们都具足了。

4.自入圣教

我们现在,正在听闻法师讲解如来的圣教、三宝的这些体相,所以说大家已经有这个机缘自入圣教。

5.师已摄受

虽然你走入佛门,有的人也开始皈依了,也大概明白佛法了,但是他没有善知识摄受,那说明他还不是很圆满的暇满人身。你的修行可谓是日劫相倍(有善知识指导修行一天,可以比得上自己修行一劫)

这就是十种圆满——五种自圆满,五种他圆满。你能具备这十种圆满,才是一个真正有福慧的暇满人身,你才是一个殊胜的人身,这样你学佛入道就非常的容易。

二、寿命无常

人身是如此的难得,而寿命却又是如此的无常。

三、轮回过患

第一个道,是天人,天道的众生,他行持五戒十善就往生天道,上品的五戒十善就往生天道;

第二道,中品的五戒十善他就往生阿修罗道;

  • 然后下品五戒十善他就往生人道。当然也有的经论中记载啊,中品的五戒十善是人道,下品的五戒十善是阿修罗道。因为阿修罗的嗔心要比人要大一点,他有的时候苦乐参半,比人要痛苦一点。
  • 再就是上品的十恶就堕落地狱,
  • 中品的十恶就堕落饿鬼,
  • 下品的十恶就堕落畜生,这就是六道轮回。

而这个六道轮回最大的过患是什么呢?就是“隔阴之迷”。

四、解脱利益

只有从六道轮回跳出来,解脱了以后,你才不会再遭受这种无常的摧残,不会再遭受这种坏苦、行苦、苦苦的逼迫,你才能真正得到安乐。

五、依止上师

也就是依止善知识。

“善恶之报,如影随形,三世因果,循环不失。”因果的相貌就是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;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;种善因结善果,种恶因结恶果。

六、因果不虚

(三)因果的相貌

(四)业果的增长

《弥勒所问经》讲了“一业多果,多业一果”,这就是说业果的体相,它不是那么简单或者是机械化的。有的时候你作了一种业力,可以感召很多的果报;有的情况下,你作了好几种事业,但是它感召的果报就是一种。

(五)因果的四种情况

就是四种情况:一是业决定之理;二是增长广大之理;三就是已作业不失坏;四就是未作业不会遇。

1.业决定之理

业决定就是说,我们造了善恶业力肯定是要感受果报的。

业增长广大。就是说你如果作了一个非常小的恶,你不去忏悔的话,它以后会感召到一个非常大的痛苦,非常大的一个果报。佛菩萨、和尚、阿阇梨、父母等这些都是非常殊胜、非常严厉的对境。这就是因小果大。

业不作不得。就是刚才说的,你作善业得善报,作恶业得恶报,不作业不受报。

业作已不失。福报和恶报是不能相抵的。它这个种子,它这个业果,是不会颠倒的。

七、十恶十善

十恶

(1)杀生

“龙王!观彼众生,若复杀生,当堕地狱、畜生、焰魔等界。后生人间,以余业故,得二种报:一者,短命;二者,苦恼。”

(2)偷盗

“若复偷盗,当堕地狱、畜生、焰魔等界。后生人间,以余业故,得二种报:一者,自居贫贱;二者,不得他人财宝。”

(3)邪淫

就是“若复邪染,当堕地狱、畜生、焰魔界,后生人间,以余业故,得二种报:一者,愚疑;二者,妻不贞正。”

(4)妄语

再就是“若复妄语,当堕地狱、畜生、焰魔界,后生人间,以余业故,得二种报:一者,言不诚实;二者,人不信奉。”

(5)绮语

再就是绮语,“若复绮语,当堕地狱、畜生、焰魔界,后生人间,以余业故得二种报:一者,言不真正;二者,所言无定。”

(6)恶口

“若复恶口,当堕地狱、畜生及焰魔界,后生人间,以余业故,得二种报:一者,言多斗诤;二者,人闻不重。”

(7)两舌

“若复两舌,当堕地狱、畜生及焰魔界,后生人间,以余业故,得二种报:一者,得下劣眷属;二者,感亲属分离。” 就是人前一套背后一套。有的人有两个舌头,他人前人后说的不一样。两舌的人喜欢挑拨离间。

(8)多贪

再往后呢,就是“若复多贪,当堕地狱、畜生及焰魔界,后生人间,以余业故,得二种报:一者,不能利益他人;二者,常被他人侵害。” 贪得无厌,明明是自己有了,够用就可以了,但是他那个心就永不满足,他就永远想去获得更多,他永远想去攫取。

(9)多嗔

再往后呢,就是“多嗔”。“若复多嗔,当堕地狱、畜生及焰魔界,后生人间,以余业故,得二种报:一者,心常不喜;二者,多不称意。” “一念嗔心起,百万障门开”,“一念无明火,火烧功德林”,我们也常说“宁起百贪,不起一嗔”,可见嗔心之罪过非常的大。

(10)邪见

再就是邪见,“若复邪见,当堕地狱、畜生及焰魔界,后生人间,以余业故,得二种报:一者,邪见;二者,懈怠。”

这就是十种恶业会感得的十种果报。我们明白了以后切莫作十恶呀!

(二)十善

1.远离杀生

十恶的反面就是十善。“龙主!若复菩萨,远离杀生,修菩萨道,行于布施,得大富长寿及无量福,得离一切他侵之怖。”

远离杀生,就是我不杀;行于布施,就是我要买命去放生。一个叫止善,一个叫作善。止善,就是我不作这个恶,就叫止善;作善,就是我行持这个放生的善法,就叫作善。

2.远离偷盗

“龙主!若复菩萨远离偷盗,修菩萨道,行于布施,得大富贵及无量福;而于一切心无吝惜,证得深智诸佛所说无上法义。”

你远离偷盗,又行布施,那你的财富就会越来越广大,你会得无量福。

3.远离邪染

“龙主!若复菩萨远离邪染,修菩萨道,行于布施,得大富贵,获无量福,感善眷属,父母妻男悉无恶见。”

4.远离妄语

“龙主!若复菩萨远离妄语,修菩萨道,行于布施,得大富贵,获无量福,当感所有语言一切善软,凡起诚愿坚固不退。”

这就是不要欺骗别人。

5.远离绮语

“龙主!若复菩萨远离绮语,修菩萨道,行于布施,得大富贵,获无量福,所言真实,闻者信受,凡有所说,断一切疑。”

绮语就是不要胡说八道了。

6.远离恶口

“龙主!若复菩萨远离恶口,修菩萨道,行于布施,得大富贵获无量福,所言可取,闻无背舍,于诸众中无有其过。”

7.远离两舌

“龙主!若复菩萨远离两舌,修菩萨道,行于布施,得大富贵获无量福,与诸眷属,心住平等,爱之如一,无有离散。”

8.远离贪毒

“龙主!若复菩萨远离贪毒,修菩萨道,行于布施,得大富贵获无量福,得端正身,诸根具足,见者爱乐,心无厌舍。”

9.远离嗔毒

“龙主!若复菩萨远离嗔毒,修菩萨道,行于布施,得大富贵获无量福,得于仇仇心无所起,闻佛法要,能生深信。”

10.远离邪见

“龙主!若复菩萨远离邪见,修菩萨道行于布施,得大富贵获无量福,于三宝所而具正见,常近于佛,得闻妙法,供养众僧,常无懈退,教化众生,令发菩提之心。”

总结:

以上是关于《殊胜的三皈依》读书笔记,将原稿的200多页浓缩到20页(类似大纲),之所以这么做笔记,一来可以清晰脉络,二来可以最后再通览一下大纲,使记忆牢固。

说实话,虽然弟子于2017念1月1日正式皈依了,当时刚刚接触佛法不久,皈依的目的是为了找到一个依靠,但是对于为何找三宝,以及三宝的殊胜功德并不了解,虽然当时听懂了皈依句,也明白自己在说什么,但是真实意趣以及更深的理解是没有的,说起来学佛有4年多了,也学习了一些关于经论的讲解,但今天回过头来学习《殊胜的三皈依》感觉太有必要了,也就像是盖大楼最关键的是地基是否打牢,若地基都不牢靠,那么之后的建设无论多么的豪华,都将是空中楼阁。

包括受皈依以及受戒时的观想,是否得到了上品皈依及上品戒体,这些都是比较含糊的。

同时也感受到了师父的良苦用心,一个初级的话题,“皈依”,也就是走进佛门的第一步,但是师父却将很多前行内容涵盖在里面了,不论是初学佛的还是已经是学佛几年了,从中都可以得到非常多的收益,如果把每个章句都理解清楚熟记心中,将对于后学打下良好的基础。

师父的书,值得慢慢,多次的阅读和理解。

另外,此书对于“轮回过患”以及“寿命无常”,只是提了一下,并没有涉及更多的内容。弟子将这两部分内容之前做得一些笔记补充给师父,请师父检查。

您最差劲的弟子敬

20210728

 

相关文章